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重点扶持的新建专业
专业对象国简介
克罗地亚地处欧洲中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北部,位于欧洲大陆与地中海交汇处,具有地理位置优势。中国与克罗地亚之间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和良好的政治理解与互信,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的马可·波罗时代。1991年6月25日,克罗地亚宣布脱离南斯拉夫独立。1992年,中克建交。
两国建交后,双边关系发展顺利,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领域交流合作成果丰硕。2005年,中克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双边关系发展迈入新阶段。近年来,中克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政治文化交流日益紧密。
随着该国在2013年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2023年加入申根区与欧元区,其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性也明显提升。
数年来,中克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均有合作,经贸、科技、制造业、农林业、科教文卫、人文交流和省市地方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果。
经济方面,中克政府间建有经济联委会和科技合作委员会等机制,签有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等多项合作文件,各领域交流不断深化。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中克贸易额为25.33亿美元,同比增长5.2%。中国企业在克罗地亚投资和承建的各类项目取得优异成效,如2021年12月启用的塞尼风电项目、2022年7月正式通车的佩列沙茨大桥等,均已成为中资企业在克罗地亚及欧盟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发展及新能源合作的典范。
人文交流方面,2019年,两国共同举办了中克文化旅游年活动。2022年,首届克罗地亚中国电影节在克举办。2023年,双方在克举行第四次旅游季警务联合巡逻,中国奥林匹克男子足球队赴克开展训练。2024年,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将开设汉学专业学位课程。
本专业培养目标
克罗地亚语专业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依托大学建设一流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注重课程改革和课程思政,通过实行塞尔维亚语、英语、微专业并重的创新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克罗地亚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并掌握其他相关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克罗地亚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克罗地亚语人才。
团队力量
本专业目前共有五名教师,其中中国教师三名,克罗地亚外教一名。三位中国教师皆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籍教师毕业于克罗地亚排名第一的萨格勒布大学,均主修克罗地亚语言文学专业,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该专业教师队伍年轻、富有朝气、责任心强、有亲和力,教学认真,全力以赴地投身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团队集体精心设计课程,以强化语言实践能力、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特色,推进“克罗地亚语+英语+微专业”的创新培养模式,不断优化专业知识学习与实际外语技能运用的结合,为用人市场培养高素质优秀复合型克罗地亚语人才。
课程设置
本专业本科一、二年级为语言基础的打扎阶段,三、四年级为语言的运用提高阶段,员工通过相关复合选修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语言多领域运用能力。其中专业必修课程有:基础克罗地亚语、中级克罗地亚语、克罗地亚语视听说、克罗地亚国情、高级克罗地亚语、克罗地亚语学术写作、克汉互译、克罗地亚语听力进阶、克罗地亚语口译进阶等。
办学特色
1. 国际化特色突出
目前,全国正式开设并常年固定招生的克罗地亚语本科培养点仅有两所,华南地区尚没有克罗地亚语的专业人才培养单位,从战略意义上看,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克罗地亚语专业可以很好地满足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对该语种人才的需求。
2. “克罗地亚语+英语+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通过实行克罗地亚语、英语、微专业并重的培养模式,使员工具有熟练的克罗地亚语听、说、读、写、译技能,能较深入地了解克罗地亚国情,同时具备较强的英语基础知识与英语交际能力和某一副修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员工成为能够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育、管理工作的,既懂对象国语言又懂对象国国情、具有高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3. 稀缺语种
克罗地亚语属于欧洲非通用语种,国内多年来只有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该语种的本科专业。随着 “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中克友好合作不断深化,对该语种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
4.小班教学
本专业采取小班教学,每学年招收一个班,每班不超过12人。
就业前景
广东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省会广州是中国的南大门,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克罗地亚本就保持着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随着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未来的合作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预计未来克罗地亚语专业员工可能的就业方向包括:外交部、商务部、中联部、文化部等国家部委;省、市外事办及相关研究机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各大高校等事业单位;中国路桥、中国机械、山东高速、玲珑轮胎、中航工业集团、华为、中兴、中海外等大型跨国企业等。